繼香港國泰航空有限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 Limited,簡稱國泰航空)之后,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oration Limited,簡稱東航)的燃油套保損失也急劇擴大。1月11日,東航宣布,其航油套期保值合約于2008年12月31日的公允價值損失,約為人民幣62億元。
公告稱,由于國際油價持續(xù)震蕩下行,截至2008年12月31日,東航于2008年12月當期的航油套期保值合約,發(fā)生實際現(xiàn)金交割損失約為1415萬美元。
兩個月前,東航曾公布,截至2008年10月31日,其航油套期保值合約所測算的公允價值損失,約為18.30億元人民幣。
應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要求,東航特就航油套期保值業(yè)務補充說明稱,使用航油套期保值業(yè)務主要是為了鎖定公司的航油成本,該公司航油套期保值期權合約采用的主要結構是,上方買入看漲期權價差,同時下方賣出看跌期權。在市場普遍看漲的情況下 采用這種結構的主要原因,是利用賣出看跌期權,來對沖昂貴的買入看漲期權費,同時要承擔市場航油價格下跌到看跌期權鎖定的下限以下時的賠付風險。
東航稱,公司為航油的實際使用者,當航油價格下跌到超出鎖定的下限時,公司在承擔支付賠付義務的同時,將受惠于航油現(xiàn)貨采購成本的降低,一定程度上沖抵公司按照合約所支付的賠付損失,最終達到本公司使用航油套期保值業(yè)務的目的。經(jīng)公司自查,公司每年持有的航油套期保值合約下的交易量,均未超過本公司當年實際用油量,符合本公司制度和董事會的授權。
除東航外,不少航空公司均在燃油套保業(yè)務上遭受損失。國泰航空1月7日公告稱,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公司燃油套保賬面損失達76億港元,已變現(xiàn)虧損凈額約3億港元。此前,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imited,簡稱國航)公布,截至10月31日,公司套期保值合約公允價值損失約為人民幣31億元。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Airlines Co., Ltd.,簡稱上航)在此業(yè)務上亦有損失。
公告同時披露,東航2008年度預計將大幅虧損。
公告稱,2008年前三季度公司虧損約人民幣22.92億元,資產(chǎn)負債率為98.49%,財務負擔沉重。2008年下半年以來,全球經(jīng)濟衰退跡象明顯,航空運輸需求急劇下滑使得民航業(yè)面臨全行業(yè)的危機,并且四季度為航空市場的傳統(tǒng)淡季,預計公司2008年度將出現(xiàn)大幅度的經(jīng)營虧損。
三大國有航空公司中,東航業(yè)績最差。為挽救東航,近半月來,政府主管部門頻頻出手。先是30億元注資東航,兩周后即調整方案,將注資金額增至70億元。同時,調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簡稱南航)董事長劉紹勇執(zhí)掌東航。
本文鏈接地址:
http://www.goedux.com/news/show-18847.html